职场能力|30岁的优化师,就进入了职业倦怠期?
职业倦怠大多数职场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看完40多份优化师的职业调研问卷后,笔者想跟优化师伙伴们聊聊职业倦怠那些事。
正文:2548 字|预计阅读时间:7 分钟
看完40多份优化师的职业调研问卷后,笔者想跟优化师伙伴聊聊职业倦怠那些事。
先讲个有趣的现象,最近笔者一直在推进各个项目的优化师们去研究和实践百度的观星盘,为了证实可行性,笔者自己其实也在小流量测试,效果还挺好,但是不同项目优化师给出的反馈却很不同。
小a说:“要是效果好,别家就都会做呀,我问过了,大家都没怎么做,言下之意是没什么好弄的,浪费时间精力。”
小b觉得:有新产品,我愿意去试试。我试了几个人群,流量太杂,我就停了。
小c呢,是请了客服过来培训,并且询问了相关教程,认真执行了,流量不错,除了偶尔不稳定外,其他时候对话质量挺好,并没出现小a和小b说的情况。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小a、小b、小c谁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呢?
我们可以先自我评估下,你是否属于倦怠的状态,比如:思维迟钝,行动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反应速度下降。
“无所谓”、“算了吧”、“无聊”是不是经常挂在嘴边呢?
那么有哪些方法能调试这种状态呢?
应对所有情绪问题,重要的都是悦纳,悦纳是面对工作中一定会出现各种情绪积极接纳的状态。
通常会有些限制性信念让我们容易出现倦怠,比如:
“工作不能有不感兴趣的部分,一定需要100%都是有意思的”
“一开始工作就应该做我感兴趣的工作”、
“我的所有兴趣都应该在工作中满足”等等。
图片来源|《洞见》
而悦纳就是用积极的信念去思考,如积极的信念有:
“工作中就是有一部分是无聊的”
“初级工作就是有很多杂事,要从没意思的事情做起”
“即使工作不能完全满足我的兴趣,我也可以在工作之余做一些事情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趣”
另外,把“倦怠”这件事和你本人分开,减少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把目标放在解决这件事上,20多岁开始工作,职业生涯可能有40年,这样漫长的时间里,任何人都会出现情绪低落和疲倦的时候,这是正常的。
有一种很普遍的厌倦就是“缺乏挑战”,尝试找到一个职业领域的高手,和他来一次深入对话。
适度提高工作或专业的目标,增加一些挑战,很可能会发现新的兴趣。
当然,也建议多跟前辈、同事、领导聊聊他们对这份工作的深度看法,可以采用职业访谈的形式,具体访谈内容,笔者总结了优化师可能需要用到的提问,不是每个问题都需要问到,对方也可能不方便或不能回答,灵活运用即可。
为什么职业访谈如此重要呢?
说个身边的故事:一位95后的来访者,工作3年后,猛然发现自己一直在做打杂的事情,他工作过的公司,他所在岗位一直是他一个人,没人带教,没人指点,没人交流。
他第一份工作因为自身能力不够,硬着头皮独当一面,在干了一年后辞职,迅速跳槽到第二家,又工作了2年,他发现自己一直在吃老本,并没有更多经验的积累,在今年5月毅然决定裸辞。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境遇呢,原因是他没有有意识地、带着方向性和目的性地去获取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源,对目标工作、目标企业、目标行业没有审慎评估过,所以上面的表格应该能很好地成为我们做职业决策的抓手,更有方向地选择跟我们特质、能力、兴趣和价值观趋于匹配的工作。
从过往的经历中发掘,或者心心念念想做而没做的一个有兴趣的方向来补偿,把兴趣变成副业。
如果我们对工作或专业即便提高挑战也没有兴趣,可以换一个有兴趣的方向来补偿原有工作带来的厌倦。
工作或专业不太有意思,业余生活就可以安排丰富些。
需要注意的是,在初入职场,还处于生存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个人优势探索不充分的情况下,不建议你用“做自己”这样的幌子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之外,这是误区。
新精英创始人古典老师在提到梦想跟主业的关系时,建议职场人在下班时培养梦想,在工作中练习梦想——这会让技能发展更快。
更重要的是,这个方式可以让未来的梦想和现在的工作连接起来,形成正循环。
-
兴趣的玩法是:兴趣→能力
-
工作的玩法是:已有能力→收益
-
梦想的玩法是:兴趣→能力→收益
与其下班后搞梦想,不如上班的时候直接练习梦想。
在下班时培养梦想,在工作中练习梦想——也是一个让改变更持续的策略。
上班时间更长,精力更多。不管你主观意愿如何,这都是你一天里面最有精力的一段时间。等你回到家再挤出4小时,精力往往就不够用了。
工作中的资源多,你的大部分社会资源其实都在工作中。如果你的梦想最后要兑现,不妨从你资源最大的地方开始思考。
单独的能力一开始很不好兑现,但是整合起来很有用——好的演讲能力也许能让团队士气大振,完成销售目标;好的写作能力也许能让一个产品爆发——把你的小能力点缀在原来的能力系统上,整体打包出售,价值会更高。
工作还能培养一种更重要的底层能力——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到80分。即使是你最热爱的工作,也至少有30%是你不那么喜欢的。
同理,兴趣也一样,如果这个兴趣能跟工作串联起来,那么整合兴趣与工作,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这取决于对于业余爱好的投入所产生的能力能否能有市场需求,只要我们的业余爱好能够产生市场价值,就可以以此为业,实现“身离曹营心归汉”的转变。
以上4点是自己明确自身兴趣的情况,还有有个例外,如果我没有特别的兴趣呢,或者只喜欢钱、喜欢大平层、喜欢豪车、喜欢睡懒觉、喜欢追剧怎么办呢?
笔者认为这是很多人的现状,恰恰证明你是个正常人。
说白了,美好的东西大家都喜欢,笔者也喜欢大房子(150平的大平层那种),大车子(品牌、型号不懂,就是最贵的那种),大票子(支付宝账号里最好有很多个零那种),这些都是感官兴趣,也可以称为消费型、欣赏型的喜欢。
但是,脑子正常的人都知道,把我们大部分时间、精力放在欣赏型、消费型喜欢上,我们很快要废。
因为我们没有支付能力,不光是钱,还有时间、精力和心情,对吗?
比如:我喜欢甜食、喜欢蛋糕,我如果天天吃,我的心情会如何,状态会如何?
真正有生命力的喜欢是什么呢?
不完全是靠知道和找到确认的,而是通过持续的行动,做到的,留下来的,这些喜欢称为行动型喜欢、创造型喜欢。
真正的喜欢是一种结果,而非原因,作为“结果”的喜欢,才能持久。
最后,再总结下,当你出现职业倦怠时,第一是悦纳,第二是提升职业兴趣,第三是探索自己的兴趣,第四把兴趣发展成职业,还有重要的第五项就是,持续行动,产生结果。
作者|欧阳洁
编辑|小九